星期五, 7月 24, 2015

仲夏‧谿山‧天池道人

忙中偷閒,走訪一趟故宮,去探望老師順便朝聖,鎮宮之寶《谿山行旅圖》意外提前在七月出爐,只展出 44 天,千年絹本難得現跡,能再撐多久也不得而知,定是不可以錯過。

經李老師的解說,更了解了范寬構圖的大器和特出之處,以及此畫如何在後世評鑑家的眼中,從乾隆皇帝評價的三希堂次級品,晉身為繪畫史上的典範之作以及台北故宮鎮宮之寶。 中國畫的透視始終有別於人眼裡的透視,所以國畫重寫意不求寫實。范寬此畫特別之處在遠景以濃墨畫成且占據畫面的三分之二,中景和近景反而成了它的配角,這是山水畫中相當少見的特例。再來當然是范寬最著名的「雨點皴」,這成為後世畫家爭相模仿的典範。

中國畫總有許多故事,需要觀者跟著畫面從下到上、從左到右細細去觀察、發現、感受,不論是趕著驢的行旅者、準備過橋的僧人、在山林間若隱若現的寺廟、小亭,處處驚喜不斷;另外,中國畫也有「聲音」,不論是飛瀑、山澗、溪流,又或者趕著四匹驢子的兩個人,畫面處處都充滿著聲音的想像,靜中有鬧,鬧中取靜,十分趣味。

或許和大部分的人不同,我最愛《谿山行旅》中的飛瀑,這條在右上畫面細細小小的留白,既有力又剛勁,雖細小卻壯闊,非常攝人,每每觀之,最震撼我的不是范寬筆下那北方巨大的山石,卻是那山石之間一瀉千里的飛瀑,對我而言,那飛瀑雖細小,卻是整幅畫畫龍點睛之處,更勝右下角藏有范寬落款的行旅隊伍。

除了范寬的《谿山行旅》,此次展出最讓我流連的便是明代徐渭的墨寶《書杜甫秋興八首》,第一次親眼見到徐渭的書法,覺得很震撼,這幅草書寫來瀟灑恣意,隨興而流暢,如行雲流水,筆墨間透露著渾然天成的濃、淡、乾、濕。看了很久,竟然猜不出這字師法何處,看了解說才明白,徐渭的字多師法米芾,回頭再看,確實那行草之間,有米芾的一點味道,又有徐渭自己的強烈風格,這在明代也獨樹一格。看著這幅墨寶,終於了解,唯有書法的筆力臻至一定的境界,才能畫出那麼蒼勁有力出神入化的墨紫藤,誠心拜服。

再來是藍瑛的《畫雪景》,此畫雖略遜於沈周筆下的雪景,卻也有著一定的大器和風雅,掛在《谿山行旅》的旁邊,並不覺得突兀,反而相得益彰。我看這幅雪景圖時,突然想起遠稀君多年前走訪東北時拍下不少天地間一片白皚的壯闊,突然好生羨慕,但轉念之間,又想起,遠稀君是看遍了大江南北的好風景,但是我卻看遍了古往今來的好書畫,似乎也沒甚麼好遺憾的了,就又很心滿意足地徘徊於這幾幅字畫之間,在那一刻,我突然覺得,站在絹紙面前,我和一千年前的古人沒有了距離,心中頗為感動。

熄燈前,依依不捨,改日,定要再來......

------------
(註) 徐渭自稱天池道人

2 迴響 Comments:

Anonymous 匿名 said...

玫瑰君^^
我並沒有走遍大江南北,
也沒有看盡古今好書畫,有點遺憾呢
人生就是有點遺憾才有點意思,才有再來的衝動^^

遠稀留字

7/29/2015 11:50 上午  
Blogger 狂狷之徒 said...

^"^
東至蘇杭,西至川藏、北至長白山、南至麗水濱,不是大江南北?! 我還沒把印度列進去咧.......那些古人的足跡,可是我夢裡的鄉土..... ^"^ (多年前有人說我前世不是中國人,現在想來,大概是我太孺慕中土,所以今生來投胎了?!)

遠稀君豁達,這是好事,不然可要像徐渭一樣一生抑鬱了,不過,習佛以來,略有了悟,這紅塵太苦,玫瑰可不想再來了呢.....可要努力去七寶池、八功德水、與池中朵朵蓮花為伴 ^^

問好

7/29/2015 12:04 下午  

張貼留言

<< Home